新闻中心News

“政企村户”组团闯市场

2025-02-05 23:16:1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五金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沧县大官厅乡白贾村的肉鸡养殖基地,被矗立在鸡棚外的几排“高塔”吸引。这些“大家伙”呈桶状结构,高约5米,最下端连接着后面的鸡棚。

  “这是我们的饲料塔,每个棚前有一个。我们将调配好的饲料通过这个塔输入棚中的饲料线,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负责给鸡棚提供技术支持的沧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专员李国立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走进基地里1号养殖棚,看到承包该棚的农户马艳彬正在给肉鸡添加饮用水。“棚里除了有饲料线,还有送水线,我只需动动手中的遥控器,系统就会定时定量给肉鸡投喂。”大官厅乡杨贾村村民马艳彬说,今年8月,他听说肉鸡养殖基地可以对外转包养殖大棚,于是承包了该肉鸡养殖基地的1号棚。大棚占地约1400平方米,里面养殖着14000只“黄羽肉鸡”。

  “俺以前有过一些养殖的经验。不过这次是集中养殖、集中管理,比之前的散养方式风险小多了,俺边养边跟着技术服务专员们学,越来越得心应手。”马艳彬说。

  据大官厅乡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负责人杨文锋介绍,去年以来,大官厅乡因地制宜,采取“政企村户”共建模式,组织村集体、村民与专业企业合作,多方“组团”集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肉鸡养殖基地。每个村每年都可以从中分红。

  在此基础上,基地合作企业沧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还发挥自身优势,在全国范围内联系客户。据李国立介绍,因为这栏肉鸡品相不错,已经得到了客户认可,公司接到了北京、天津、石家庄以及东北地区客户的订单,肉鸡不愁销路。

  “俺是今年9月中旬开始育苗的,肉鸡的出栏周期一般为98天至105天,元旦前后就可以出栏。一只肉鸡大概2.5公斤,一栏鸡能出3.5万公斤。”承包9号棚的白贾村村民白炳杰给记者算了笔账,按照市场价,一栏鸡能卖40万元“政企村户”组团闯市场,净利润可达4万元以上。“每个棚全年可以出三栏肉鸡,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年可获利十几万元,比打工强多了。”他说。

  “政企村户”共建模式让各方实现了“共享共赢”。杨文锋说,肉鸡养殖基地三期项目正在谋划中,将再建11个鸡棚,可吸纳更多农户加入进来,让大家都能尝到合作的“甜头”。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