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常识Manual

陈赓大将的“朋友圈”:国共阵营风云人物都与“旅长”私交甚笃

2025-02-06 04:12:0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陈赓大将的“朋友圈”:国共阵营风云人物都与“旅长”私交甚笃五金陈赓将军出身将门,家境殷实,祖父陈翼琼‌跟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官拜花翎副将,御封“武显将军”,妥妥的从二品红顶子。

  老爷子后来告病辞官,回到老家湖南湘乡柳树铺村盖了座大宅子,还置办了许多田产,家里仆役无数,富甲一方。

  卢冬生后来成为了八路军120师358旅的旅长,这个当年陈赓家的放牛娃,与时任129师386旅旅长的陈赓,在职务上已经平起平坐了。

  可惜的是,1945年12月14日晚,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的卢冬生乘马车外出办事,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两名苏军士兵当街抢劫。

  谭家在湘乡也是非常有名,祖上是前清秀才,现在当家的叫作谭润区,是个老学究,非常有学问。老爷子在靠近陈赓家的一处名为七星桥的庄园里,创办了一家私塾。

  同是湘乡大户,陈家与谭家几代交好,这间私塾又离陈家很近,于是顺理成章,陈赓成为了谭润区的。

  有一段时间,为了方便上学,谭政借住在陈赓家里。两个相差3岁的同学,再加上放牛娃卢冬生,三个小伙伴天天形影不离,吃在一起,玩在一起。

  谭政身在军旅战事繁忙,长年没有回家。陈秋葵自幼羸弱多病,又思夫心切,日日郁郁寡欢终致成疾,夜夜咳血,很快就去世了。

  早年,许克祥在陈赓家里当雇工,陈赓的父亲陈绍纯见许克祥杀伐决断,做事果敢,看出这个人绝非池中之物,便有意提携他。

  之后,历任第6混成旅第19团团长,黔军第4师独立旅旅长、国民军第35军第33团团长,驻防长沙。

  1927年5月21日,许克祥率33团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率军1000余人,查封省、市党部和工人纠察队总部,袭击四郊的农会,围捕党人及家属,一夜间搜捕党工农群众3000余人,杀百余人。

  但念在陈家对自己有恩,在明知道陈家一个儿子(陈赓),一个女婿(谭政)都是党员的情况下,许克祥网开一面,没有为难陈家人。

  陈赓念完谭润区老爷子的私塾后,考入长沙育才中学,在这里结识了一个小同乡,也是湖南湘乡人的宋希濂,成为了陈赓的小老弟。

  1923年冬,孙中山广州政府军政部长程潜号召湖湘子弟投笔从戎,参加。宋希濂与长沙市育才中学同学陈赓准备前往投考广州陆军讲武学校。

  时年16岁的宋希濂虽然家境富裕,但父亲因其年岁尚幼,并不十分赞成其此时从军。宋希濂无奈,只得怀揣三叔给的35块银圆,拉上铁哥们陈赓一同前往广州。

  有了陈赓的财力支撑,二人一路衣食无忧,住行通畅,很快来到了广州,并顺利考入广州政府陆军讲武学校。

  但是,不知出于什么缘故,这些湖南籍子弟通过考试后,学校却迟迟未能开学,一直耽搁到1924年3月,还在筹备之中。

  陈赓天性好动,在这段闲来无事的日子里,便整天拉着宋希濂四处闲逛,这一逛就逛到了广州东郊的黄埔岛上,发现这里有一个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也正在招生。

  左右闲着也是闲着,陈赓、宋希濂便直接报名考试,没想到一考就中,不久二人都接到了录取通知,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期学员。

  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恐被叛军俘虏,拔出企图“杀身成仁”,幸亏陈赓眼明手快,抢下了校长的枪……

  1926年,继“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紧接着就在黄埔学生军中发动“清党运动”,要求黄埔学生不能“跨党”,只能“二选一”。

  1933,正在上海治疗腿伤的陈赓在租界被捕,移送南京后,得知消息后的宋希濂心急如焚,召集20余名黄埔校友连夜觐见蒋介石,请求放陈赓一马,并以个人性命为陈赓担保。

  宋希濂这是摆明了告诉陈赓,现在看押松了,不在牢房里了,有机会你就逃,反正我们十几个人做保,校长不可能一股脑把这么多黄埔将领都统统收拾掉……

  果然,没几天,经蒋介石同意后,宋希濂以劝降陈赓为名,约了一群黄埔同学,以给陈赓庆祝生日为借口,在宴席上放陈赓悄悄溜走了。

  早在1931年中央特科时期,陈赓奉命前去天津建立特科组织,乘坐火车刚到浦口车站时,发现有一名将官在一群校尉军官的簇拥下,在这里登车。

  陈赓隔着车窗往外仔细一看,那可是老熟人,曾经的黄埔军校兵器学教官,现任第32军中将军长的钱大钧。

  这名军官只好转身离去,就在陈赓打算转移车厢时,钱大钧竟然亲自找了过来,掀开陈赓头上的毡帽说道,你看,我没认错人吧,走,去我车厢里坐坐!

  钱大钧也不揭穿,把话题扯到了黄埔军校,对陈赓说道,那次校长遇险,多亏你把他背了出来,帮了我一把,否则,我早就人头落地了。

  东征时,钱大钧负责蒋介石的警卫工作,可在紧要关头,他却不在蒋介石身边。如若当时蒋介石被俘或是,钱大钧极有可能被执行军法。

  为免陈赓心中忐忑,钱大钧继续说道,你就安心坐车吧,我找你只是聊聊天,不是来抓你的。不过,我告诉你,你名气太大,认识你的人太多,自己还须小心些。

  1949年12月19日,华中“剿匪”副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的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第二野战军俘虏。

  刚好,第14兵团中将副司令官钟彬也被看押在此,钟彬也是黄埔一期生,两位被俘的老同学见到陈赓时诚惶诚恐,陈赓却丝毫没有摆出战胜者的姿态。

  席间,陈赓只叙黄埔同学旧谊,对战场胜败却只字不提,还特意喊来看守所长嘱咐道,宋希濂和钟彬身上有战伤,王陵基又年迈体衰,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予他们照顾。

  后来,这3人都被送去了功德林,陈赓不止一次地去看过宋希濂,直到1959年12月,宋希濂第一批获得特赦为止。

  在的被俘将领中,与陈赓关系好的人很多,黄埔五期的小师弟,青年军整编第206师少将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的邱行湘,每每提到陈赓,都对这位大师哥赞不绝口。

  陈赓非常和善,连忙招呼邱行湘坐下,说道,军人嘛,败了就是败了,作为将军,哪有那么多理由可讲。承认失败不丢人,败了还要找借口,那才丢人。

  “我高兴地通知你,你被人民解放了。我相信,你还能获得人民的谅解,自己解放自己。从今天起,你就跟我们的队伍一起走吧,欢迎你到我们解放区去。”

  后来,邱行湘和宋希濂一样,都被送去了功德林,于1959年12月第一批获得特赦。之后,定居南京。

  陈赓将军每次看望被俘的师弟们,都会塞给一大堆猪肉罐头,令师弟们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其实这堆罐头原本就是师弟们自己兜里的。

  陈赓是黄埔一期的大师哥,1925年毕业后留校担任第二期入伍生连连长、第三期本科副队长、第四期步兵科7连连长。

  当时,蒋介石为了笼络第8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把作为唐生智私人代表驻广州国民政府的唐生明,安排进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队。

  唐生明是唐生智的亲兄弟,蒋介石为此专们安排陈赓当唐生明的大哥哥,就为了照顾唐生明,陈赓半夜没少起来为他盖被子。

  唐生明实在看不上陈赓毕业那久才当了个小连长,要给陈赓写封介绍信,让陈赓去投奔唐生智,弄个团长、旅长干干。

  后来,唐生明一毕业就跑去武汉投奔胞兄唐生智,20岁年纪,便成为国民军第四集团军学生队副总队长,不久改任警卫2团团长,手里捏着一个团的人枪。

  1927年,全国各地武装起义风起云涌,时年21岁的唐生明仿冒大哥唐生智的签字,从第四集团军军械仓库领取汉阳造300支,万余发,用火车从武汉发往湖南浏阳文家市镇,送与秋收起义部队。

  而代表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碍于唐生智的面子和权势,也仅是骂了几句“娘希匹”,斥唐生明为“纨绔孟浪”,命唐生智对其“严加管束”,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前文我们说过,陈赓有个妹夫,就是后来的谭政大将。此外,陈赓还有个连襟,名叫陈锡联,1955年被授予上将。

  1933年10月,王根英因叛徒出卖被捕。4年后,在组织的营救下重获自由。随后回到延安,在八路军第129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任指导员。

  陈赓与陈锡联的相识,始于鄂豫皖苏区。当时,陈赓是红四方面军72师师长,陈锡联是红10师30团特务连指导员。

  抗战爆发后,陈赓与陈锡联同在八路军129师任职,陈赓是386旅旅长,陈锡联是385旅769团团长。

  当时陈锡联已婚,妻子叫粟格,是陕西米脂出了名的美人,夫妻俩感情很好,粟格经常来党校看望丈夫,引得一众还没有结婚的学员们羡慕不已。

  可惜的是,这样一对令人羡慕的眷侣,1948年春,当陈锡联正在前线指挥作战时,粟格却在后方病逝了。

  1949年7月,王璇梅参加了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从长沙经过南京时,请假去上海看望阔别了3年的母亲,意外得知陈赓也在上海。

  此时,陈赓已是第二野战军4兵团司令员了,当他见到王璇梅时,眼前一亮,说道,你先别忙着回去,跟我去武汉,我给你介绍个对像。

  于是,几天后,正在武汉忙于调兵遣将,准备挥师大西南的第二野战军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见到了兄妹俩。

  1924年底,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在黄埔军校,先后任第2期入伍生连长、第3期副队长、第4期步兵科一团7连连长。

  1931年9月至1932年9月,在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任职,一年内由团长升为红四方面军参谋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任干部团团长。1935年5月1日,率干部团巧渡金沙江,使红军化险为夷。

  1937年10月,率领386旅东渡黄河,精于指挥,多次伏击日军,令日军恼羞成怒,在坦克上写着“专打386旅”给自己壮胆。

  1946年8月到9月,歼敌1万余人,解放5座县城,歼灭胡宗南部“天下第一旅”,新华社为此发文,提出向“太岳纵队学习”的口号。

  1949年,率第4兵团,在九江突破长江防线两个兵团从江西大迂回,解放南昌、广州,然后率军杀奔大西南。

  给孙中山当过卫士,宋庆龄小弟,周恩来和邓颖超婚礼他帮过忙,长征路上周总理生病,他是担架队队长,与胡志明黄埔老朋友,帮忙抗法,给彭德怀说过媒,给鲁迅讲过长征故事……

  1952,任志愿军代司令员,陈大将是全才,世间少有的人才,一是中央特科影响前途,二是旅长时间太长了,为了给妻子扳仇,不离开前线,如果担任晋冀鲁豫副司令员的话,再开创一个战略区,元帅还是有希望的,哎,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许克祥敢动陈家,就是动湘军的底线。 陈赓的爷爷是陈翼琼,湘军将领,二品顶戴。 谭政的爷爷是谭润区,前清秀才,地方的乡绅。 两个家族在地方上都是排前列

搜索